图为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中国网王东海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日,中国网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
中国网:宋老师,您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您认为我国过去几年收入分配改革的亮点在哪里?
宋晓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有很大变化。改革初期,大锅饭平均主义比较严重。到本世纪初,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基尼系数接近0.5。这几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基尼系数逐步降到0.46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也在逐步缩小,最高的时候,城乡收入差距接近3.3:1,目前已经缩小到2.6:1左右。尽管2.6:1在全世界来看城乡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但是,与我们自身情况相比,收入分配差距方面有明显进展。
中国网:十九大报告中有三次提到中等收入群体,您对中国打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预期是什么?
宋晓梧:十九大报告对收入分配阐述的很明确,就是要提低限高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个话题应该说已经谈了多年了,但是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可以说进展相当迟缓。
这几年,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关措施,比如说对国有企业高管限薪,等于对高收入群体适当缩小;最低工资连续多年提高,很多省市最低工资提高到两位数。这几年,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经营处于下行期,企业人工成本负担比较重,所以,最低工资的提高稍微有一些减缓。总体来说,这些措施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网:关于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问题,您认为实行的难点是什么?
宋晓梧:首先,应该明确国家法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实行全国统筹。中国在养老保险初期没有实行全国养老统筹,而是实行各地市统筹,连省级统筹都没有,这和中国当初财税体制改革分灶吃饭的大背景是有关系的。这样一来,造成了企业在养老保险方面负担苦乐不均。一些像东北这样的老工业基地,过去国有企业比重较高,退休职工比重也相对较高。就是说,赡养率相对也比较高。而像广东、珠三角、长三角的沿海城市,吸收了大量年轻劳动力,交钱的多,领钱的反而少,他用不了多少缴费,就够花了。这样造成了企业缴费负担畸形极重,对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来说是不恰当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主张尽快实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我认为现有的具体问题不应该阻碍这个方向的实现,而是应该按照这样的方向将具体问题尽快解决,包括财税体制、基本社会保障。我相信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这点,会加快这方面的改革,尽早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特别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策划:王东海 殷晓霞 陈所华 陈薇;主持人/编辑:殷晓霞;摄像:李阿彬;摄影:王东海;后期:杨若曦 刘梦雅;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出品)